第149章(2 / 2)

回到古代开产科 苏芷 4102 字 2个月前

大长公主一拍她的脑门,只笑道:“喊我一声奶奶听听。”

刘七巧只红着脸颊,有些不好意思道:“大妹不是整天都喊吗?”

“哎,他们病好了,总要送回去他们父母身边的,我如今连自己的私宅都给了你,还换不来你一声奶奶吗?”

刘七巧只笑嘻嘻的道:“不是我不想喊,只是大长公主你六根清净,已经是世外之人了,大妹不懂这些,她可以随便喊您,可是我不行,我心里喊你一千遍,一万遍,也不敢在口上对您不敬。”

大长公主捻了捻自己手中的珠串,笑着道:“也是,最近跟孩子们呆得太多了,差点儿忘了自己是一个出家人了,便是将军府的人站在我跟前,也是只能喊我一声了尘师太的。”

刘七巧笑了笑,扶着大长公主往里头走,只凑到她耳边轻轻的喊了一声:“奶奶,虽然我这会子还不想生孩子,可只要我生了出来,肯定隔三差五的就带过来给你玩玩。”

大长公主听了,只假装板着脸念起了阿弥陀佛道:“冤孽,孩子生出来是用来玩的吗?都是当人媳妇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还成天说自己有宿慧,我瞧你的宿慧都被你给吃了,如今越活越回去了。”

刘七巧只颓然低下头,撅嘴嘴巴道:“您老怎么还记着这个呢,我那时候是病急乱投医,逮着啥说啥呢,你快忘了才好!”

大长公主只伸手戳了戳刘七巧的脑门,两人欢声笑语的就往禅房里头去了。

☆、203|4.19

刘七巧手里端着药碗,鼻腔里还弥漫着一股算算的味道,昨晚他死求活求从杜若那边,求来了这一方避子汤,今儿一早趁着天没亮,就让绿柳偷偷的往厨房里头给熬了来,这会儿杜若还在床上睡着,她端着这碗汤,呆坐了片刻,忽然就想起了大长公主来了,不管当时大长公主的孩子是怎么没有的,那件事也已经成为了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了,很多事情是没有后悔药买的,再说自己没准也没那么好的运气,一击即中。

刘七巧想了想,把手里的碗往绿柳跟前一推道:“拿出去浇花吧,我就不信我运气就那么好。”刘七巧说着,对着梳妆台坐了下来,喊了茯苓等人进来服侍,杜若忽然就醒了,靠在床上看着刘七巧道:“就知道你不忍心,再说那药也不是什么避子汤,不过就是一味益气补肾汤而已。”

刘七巧霍的站来起来,走到杜若跟前,拿起床上的大迎枕朝他脑袋上砸过去,只恨恨道:“坏蛋!庸医!”

杜若只笑着起身,穿上了袜子起来道:“今儿阿汉家要去水月庵接大妹和大宝,他们家在京郊买了一个小四合院,又置了几亩地,看着小日子算是能过起来了。”

刘七巧想了想,脸上神色淡淡道:“你去吧,我就不去了,上回我在讨饭街把话也说的很明白了。”

杜若知道刘七巧说一不二的性子,便只点了点头道:“那你就在家呆着吧,二婶娘如今只怕也没心情管事儿,家里的事情多靠你了。”

刘七巧叹了一声道:“我也懒得管,我寻思着让二弟妹管,我也好清闲清闲。”

杜若捏了捏她的鼻子道:“有你这样躲懒的新媳妇吗?”

刘七巧撇嘴笑道:“没有,就让我做第一个罢了。”

杜若只那她没办法,接了茯苓递过来的汗巾擦了一把脸道:“等过几日水月庵的病人都好了,我向二叔告个假,带你去外头走走,正巧也看看京郊的庄子,这也是我娘的意思。”

刘七巧听了只高兴的凑过去道:“你说真的?可不准说话不算话,我还真憋闷的慌了。”刘七巧在前世可是一个自由行爱好者,存着几个钱也贡献给了祖国的交通事业,自从穿越到了古代,她就再没想过旅游两个字了,那都是有钱有闲的人过的日子,她还没到那程度。不过现在她做了杜家大少奶奶,倒是有点钱了,只不过这闲嘛,还真是要慢慢挤了。

两人梳洗完毕,一起去福寿堂请安,杜二太太果然就没有过去,只推说身子不适。赵氏倒是已经到了,正在那边跟杜老太太说话,杜老太太只交代了几句道:“管家也没什么难的,不过就是听下人唠嗑唠嗑,看看家里头有什么琐事没安排,看着点人情往来,把家里的账务都整理整理清楚,这些你们年轻人都会,头脑还比我们清楚,从今儿起你们两妯娌就先学着,有什么不懂的,再来福寿堂这边请我的主意就好了,我就不过去了。”

赵氏只恭恭敬敬道:“那我就跟着大嫂子先学着,大嫂子可别嫌弃我笨拙。”

刘七巧忙道:“你要是笨拙,那我岂不是笨拙到泥里头了,阖府上下谁不知道你是官家小姐,我是乡下丫鬟,你这么说我可不喜欢,我还指望着你一学就会,我就好想法子躲懒了。”

杜老太太子笑着道:“你们听听她说的什么浑话,果真是存了躲懒的心思,行了,明儿重阳节,我就带着你出去躲懒一天,也算是放放风了。”杜老太太说着,只吩咐赵氏道:“明儿你一个人在家张罗,就简单些,有什么不懂就问你大伯母,你要是能把这重阳的家宴给办好了,那就差不到哪儿去了。”

请过安、回各自地方用过了早膳,刘七巧和赵氏两人就来到了前头的议事厅。其实每天管事媳妇们来汇报的事情都差不多,不过就是为了方便监管,所以每天都来汇报一次。前两天李妈妈去了一趟庄子上,府上有几个丫鬟就要到年纪了,她便去庄上预备着领几个小丫鬟进来,昨儿晚上就回来了,只等着今儿一早来见人。

李妈妈方才在门口听说了杜二太太家的事情,所以见了刘七巧和赵氏过来,心里头也明白了,这次总共在庄上挑了四个丫头、四个小厮上来,还有四个丫头、三个小厮是在相熟的牙婆那边买的,也是清清白白的家事,家里人都不在京城,算是孤身一人的。

李妈妈领着孩子们在刘七巧和赵氏面前一字排开,看着身高也就七八岁光景,都还没有刘八顺大。刘七巧就又开始庆幸自己没穿越成这样的娃,那可真是一辈子没指望了。

赵氏许是以前见过自己母亲挑丫鬟的,问得几个问题都很专业。对于庄上选来的丫鬟,家里的情况是要了如指掌的。对于买来的丫鬟们,从此就不能再跟她们提家里的事情了,到了府上就完完全全是府上人了。

刘七巧想起茯苓和连翘的年纪也不小了,且又有了人家,走是自然的。绿柳如今还算小些,可以再留一留,就是紫苏,这是个女大不中留的,还是早些嫁人的好。

问过了身家琐事,两位就开始挑人了,目前缺丫鬟的,也就蘼芜居那边,也有两个大丫鬟要出去,赵氏那边孩子多,翰哥儿得新配个自家的小厮,外带两个小丫鬟,一起照顾三个孩子。

刘七巧就随便挑了两个说话还算利落,长相看着白净的留下了。最出挑的两个都没要。赵氏也只要了两个外头买的,庄子上上来的也没要,大抵还是对沐姨娘的事情有戒心,剩下四个丫鬟,刘七巧便让王妈妈领了去给大太太先选,选下来的再送去蘼芜居。

至于跑腿小厮,刘七巧还是喜欢大一点的,这一点儿大的能干什么呢?不过就是个熊孩子,所以就没挑,只要李妈妈看着安排了。

赵氏和刘七巧理完了琐事,自己就先回西跨院里头了,她第一次出门这么长时间,怕孩子惦记。刘七巧又看了一小会儿的账本,跟其他几位管事媳妇聊了一会儿,也领着两个小丫鬟回去了。

两个小丫鬟都是自家庄上选上来的,恭恭敬敬的跟在刘七巧的身后,大气也不敢喘,来之前就听自己爹妈说过,杜家的大少奶奶跟自己一样,是个乡下丫头,如今怎么看怎么都不一样呢?哪里有乡下丫头长成大少奶奶这样的呢。

刘七巧领着丫头回了百草院,又问了一遍道:“你们两叫什么的?方才我听过也忘了。”方才那些孩子们说话都跟蚊子哼似的,刘七巧也没听真切。

其中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开口道:“我叫虎妞。”另一个就跟着道:“我爹娘叫我三娘。”

这就是乡下人的习惯,闺女家的名字从来都不好好取,说起来刘七巧刚开始还觉得自己名字不好听,后来听多乡下人家姑娘的名字,简直对刘老二也要感恩戴德了。

刘七巧只蹙了眉头想了半天,指着那个高一些的孩子道:“你以后就叫赤芍,你就叫半夏吧。”

两人听了刘七巧话,便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给刘七巧磕了头,刘七巧便让绿柳领着两个小丫鬟到院里头去了。

茯苓笑着道:“奶奶怎么跟大少爷一样,竟用中药名字给小丫鬟取名了呢?”

“我是怕他记不住,况且平常人家的丫鬟名字,大多都是翠啊、柳啊的,如今我瞧着中药名也挺好的,还不带重名,你说是不?”

茯苓只笑着道:“奶奶说的也是,大少爷估计也喜欢中药名,一起进来的几个,没沾上中药名的,就没我们这样的福气,能在主人跟前服侍。”

到了旁晚,杜若是跟着杜二老爷和杜老爷一起回来的,刘七巧想打听一下齐家的事情,当一直没机会开口,好容易熬到了陪着杜太太用过了晚上,才急冲冲的回了百草院。杜若却还没从福寿堂回来,原来杜老太太也问起了齐家的事情,杜二老爷便把今儿的事情给说了一遍。

齐老爷奔走了一个早上,总算是凑齐了那账本上的银子、古董、字画、珠宝,带着几个家奴去刑部衙门自首,虽然齐老太爷的人还没捞出来,不过有赵氏的父亲,大理寺卿赵大人的关照,日子应该不会太难过了。英国公如今还半身不遂的在牢里躺着,不过他们家的子孙没有齐家孝顺,到这会儿还没半点要赎人的意思,就不知道皇帝后面会怎么发落了。

杜老爷也交代了昨儿拿钱帮齐家的事情,杜老太太只叹了口气,对杜二老爷道:“原本老太爷死了,我是动过分家的念头的,可一想老二媳妇是个不沉稳的性子,二老平常又对她不上心,生怕你们二房出个什么事情,我照管不到,所以就一直这样过了。如今这银子是宝善堂出的,我在这里也做个见证,以后分家的时候,要是齐家这银子没还回来,这银子就从老二你的那份里头扣出来。虽然老大家人丁简单,但如今你大嫂有了身孕,大郎也娶了媳妇,以后兴旺的时间长着了,我这样说,老二你可别觉得我偏心了。”

“老太太说得对,儿子心服口服。”杜二老爷难得有一丝动容,只那袖子擦了擦眼泪。

杜老爷也开口道:“老太太只要在一天,宝善堂就绝不分家,就算老太太不在了,二弟只要不想分家,宝善堂也依旧有二弟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