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集体决定(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776 字 24天前

在战略大局上,冯承乾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也因此没有跟其他高层领导站在一起。

如果仅考虑中国的得失,准确的说是短期得失,那么拖到一九四二年再向美国宣战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从中德同盟的角度出发,以及从更加长远的利益来看,任何拖延向美国宣战的举动,都是不利的。

要知道,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德意志第二帝国付出的代价比中国多得多。

在德俄战场上,德军已经伤亡近一百五十万人,仅阵亡官兵就超过了四十万。如果算上德法战争,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将近六十万官兵,而且大多数都是精锐将士。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还遭到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海上航线全部断绝,很难从外界获取资源。

相对而言,中国付出的代价小得多。

在对日战争中,中国仅有不到三万名官兵阵亡,而在已经开打的中俄战场上,伤亡数字还不到五万。更重要的是,中国本土没有遭到轰炸,工业生产没有受到影响,而且通往南洋的航线依然畅通无阻。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为这场战争贡献了一切。

即便不考虑战争损失,也得考虑战争的最后结果。

这就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红俄或者英国之前战败,那么中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单独打赢这场战争。甚至可以说,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击败红俄之后战败,而英国已经无力继续打下去,中国也不大可能在与美国的决斗中取胜。要想战胜美国,中国也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帮助。

与美国一样,中国高层必须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

更加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国露出败相之后再提供帮助,必须在此之前就采取行动。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红俄,也不是英国。

与红俄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除了工业力量、工业技术与人口素质上有微弱优势,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等方面,均远远逊色于红俄。关键就是国土面积,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几乎没有战略纵深,也就不可能在遭到攻击之后,像红俄那样,用空间换时间,依靠庞大的战略纵深来消耗敌人的兵力。 可以说,只要美俄英联军攻入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肯定会战败。

与英国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岛国,没有海洋这道天然屏障。此外,红俄还没有战败,甚至可以说离战败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如果在红俄战败之前,美英联军在欧洲登陆,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再次两线作战。显然,如果把美国庞大的工业力量与众多的人口算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毫无胜算。

此外,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战略轰炸对战争产生的影响。

虽然到目前为止,德意志第二帝国对英国进行的战略轰炸算不上成功,而英国皇家空军报复式的战略轰炸也没有收到明显效果,但是在西太平洋上,中国空军对日本进行的战略轰炸已经显现出成效。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处境不容乐观。

如果美国战略航空兵以英国为基地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战略轰炸,而且美国的工业力量、特别是制造轰炸机的能力全部爆发出来,那么在美英联军登上欧洲大陆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被炸成废墟。

由此可见,绝对不能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挨打的时候再出手相助。

要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尽早,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美国宣战,让美国不得不把太平洋当成主战场。

在会见了帝国大使后,冯承乾以刘伯恩的名义,给德皇回了一封信。

冯承乾在信中明确提到,中国正在为向美国宣战做准备,而且肯定会在近期正式向美国宣战。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冯承乾这样的认识。

当时,吴铁生与刘伯恩就坚决反对立即向美国宣战。吴铁生认为,至少应该等到陆军占领了红俄的远东地区之后,再向美国宣战。如果一切顺利,陆军有望在年底之前,完成攻占远东地区的作战行动。刘伯恩则认为应该推迟到一九四二年中期,即在第三阶段战争动员完成之后,再向美国宣战。两人都提到,只要中国不向美国宣战,美国当局就不会在近期向中国宣战。

此外,大部分将领也持相同的观点。

比如,空军司令刘亚光也认为,应该在战胜了日本、或者是日本投降之后,再向美国宣战,以免美国利用日本袭击中国本土。

显然,要说服所有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冯承乾没有单刀直入,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他的个人意志并不能决定一切。

为此,冯承乾首先提出,如果能够在开战的时候消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那么太平洋战争将对中国极为有利,至少在一年之内,美国海军将在太平洋上丧失主动权,而这一年足够中国海军巩固胜利果实了。

紧接着,冯承乾让李向龙在高层会议上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设想。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大多集中在珍珠港里面,包括八艘老式战列舰、四艘舰队航母与数十艘其他战舰。只要偷袭得手,就能一举打垮太平洋舰队,而美军根本不可能凭借残存的战舰挑战中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