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2)

三国旌旗 东方织蛛 3332 字 2个月前

现在只有几只火把照明,光线暗弱,眼观六路就不用想了,曹洪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勉强看清赵云的枪式。

耳听八方更是扯淡,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战马嘶鸣声、兵刃撞击声,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嘈杂不堪,曹洪都想吧耳朵堵住了。

当然,赵云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困扰,可有一点赵云远远超过曹洪,那就是赵云的灵觉。

修炼武艺,练的不光是,还需要修炼精神境界,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像雷达一样扫描周围发生的一切,哪怕是一只蚂蚁细微的动作,都能清晰的反映到脑海之中。

民国年间的化劲高手都有这种能力,更有甚者,能达到先知先觉的地步。这绝对不是吹嘘,武神孙禄堂就曾经确定过自己的死期,明朝时期的心学创始人王明阳先生也曾经留下过“嘉靖我邦国”的石碑。

赵云此时靠的就是灵觉,而不单纯用听觉、视觉来判断曹洪的动作,虽然比不上睁眼打瞎子,但也差不太多了,曹洪的武艺本来就比不上赵云,这样一来,就跟雪上加霜没什么两样。

正在这时,曹仁也到了,看到曹洪形势危急,曹仁立即上前夹攻,兄弟二人合战赵云,杀的难解难分。

黑夜之中,数万人马在一起厮杀,场面极度混乱。现在不是谁的人多谁占优势,恰恰相反,人数少的曹仁一方阵势整齐,能将全军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在黑夜之中自然所向披靡,杀敌无数。

高览此时也帮不上赵云的忙,他正在四处收拢败兵呢撤退呢。高览好不容易将败兵收拢起来,向大营撤退,赵云也亲自断后,敌住曹仁、曹洪兄弟,且战且退。

追到李重的大营之外,曹仁就止住追兵,想要回转历城,对于今夜的战果,曹仁已经很满意了,估算一下,两次伏杀,至少杀伤了李重三千兵卒。

但曹仁高兴地太早了,算人者、人恒算之,就在回营的半路上,曹仁也遇到了李重的伏兵,被太史慈一阵冲杀,杀的兵卒七零八落,曹仁也重蹈覆辙,落得个与赵云高览一样的下场,狼狈逃回历城。

一场埋伏与反埋伏的战斗下来,李重和曹仁各自损失了三四千兵卒,可谓是两败俱伤,但在实际上,却是李重占了便宜。

原因很简单,如果曹仁拒城而守,李重想要杀伤三千曹兵,不付出俩三倍的代价是做不到的。

而且李重有六万大军,损失三四千人完全可以承受,但曹仁不一样,曹仁一共就有三四万人马,这一战相当于消弱了十分之一的战斗力。

双方收兵回营,李重听完了战报,就皱眉沉思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李重总觉得心神不安,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样。而且李重总觉得昨晚的战斗有些异常,似乎胜得太容易了一点。

但李重左思右想,也找不到原因,只能将这种疑惑压在心底,还要笑呵呵的犒赏三军,没办法,李重总不能自己打击自己兵卒的士气,说胜得有些蹊跷。

到了第二天,李重派高览阵前挑战,曹仁出城迎战,两个人在城门之处拼斗了数百回合,依旧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一直拼到两个人的战马筋疲力尽,这才各自回归本阵。李重再派赵云上前挑战,曹仁却避战不出,无奈之下,李重只得命令大军攻城。

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李重的兵卒像蚂蚁一样,扛着云梯,推动沉重的冲车,扑向历城。不多时,战场上就烽烟四起,鲜血横流。

攻城战从中午开始,一直延续到日落时分,看着疲惫不堪的曹兵,李重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忽略了哪一点。

夏侯惇呢?为什么这几天一直没见到夏侯惇的身影,还有,曹仁手下的兵卒为什么这么少?难道曹仁手中没有可以轮换的兵卒?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夏侯惇和消失的兵卒都到哪里去了?想到这里,李重立即传令下去,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历城一刻钟的时间,现在李重要确定一件事,历城之内是不是真的没有轮换兵卒了。

在督战队雪亮的刀锋之下,在震天的战鼓声中,李重的步卒进行了一轮最疯狂的攻城战斗……

李重眯着眼睛观察整个战场,看到最后,李重只能无奈承认这个事实:历城之内绝对不会超过一万守军。

李重可以肯定曹仁不会耍诈,有好几次李重的兵卒都要攻破城墙了,曹仁也没能派出援军来,要不是牛金等人奋勇搏杀,兵卒以命相搏,历城就有失守的危险了,曹仁再冒险也不会拿历城的安危做诱饵。

“收兵……”李重无奈的挥了挥手,现在他要抓紧时间和众将商议一下,夏侯惇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将自己发现的情况诉说一遍,众将的脸色都变得难看无比。

李儒苦笑一声,慢慢说道:“主公,用兵之计莫过于断粮,属下估计,夏侯惇十有是偷袭高唐去了。”

李儒这一说,李重也反应过来了,夏侯惇应该就是偷袭高唐去了。

梳理一下整个事情的脉络,自己将计就计,掘开济水,淹了曹仁的大营。曹仁就给自己玩了一手将计就计再将计就计,在被追杀之时,偷偷的兵分两路,一路进驻到历城,另一路则有夏侯惇带领前去偷袭高唐。

至于前夜的诈降之计、伏兵之计,看似精彩绝伦,双方拼计谋、拼武勇,但实际上这就是贾诩一个简单的障眼法而,吸引李重的注意力罢了。

骂了隔壁的!李重长叹一声,心里这个憋屈啊,自始至终,自己都没斗过贾诩这支老狐狸,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想要支援高唐肯定是来不及了,老狐狸的计策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绝对不会给李重留下破绽的,就算有,那也可能是一个大坑。

现在李重只能祈祷甘宁给力一些,抗住夏侯惇的攻势,守住高唐,不然的话,一旦高唐失守,李重的六万大军可就变成嗷嗷待哺的孩子了。

但很可惜,顺风顺水的李重终于不得老天眷顾了,第二天早上,李重就得到战报,高唐失守,恼羞成怒的甘宁正在猛攻高唐县。

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的,甘宁在高唐至历城设下五座营寨,以便看护粮道。而夏侯惇袭击的就是距离高唐最近的一座营寨,夏侯惇手中至少有一万五千兵卒,以有心算无心,攻打一处简陋的营寨真不费什么力气。

夏侯惇攻下了甘宁的营寨,立即叫手下人换上李重军队的衣甲,大摇大摆的直奔高唐,骗开了城门,很轻松的就占据李重的桥头堡,廖化手中兵少,根本就打不过夏侯惇,只能突围而走了。

随后,甘宁就得知了高唐失陷的消息,甘宁只感觉浑身发凉,眼前发黑。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的武将,甘宁非常清楚高唐县的重要性,别的不说,光是粮草问题,就能让李重火冒三丈。

一万兵卒啊!自己手里足足有一万兵卒,竟然被夏侯惇打了个措手不及,甘宁撞墙的心思都没有了。甘宁当然不会撞墙的,就算撞墙,甘宁也要往高唐的城墙上撞。联系上廖化,甘宁也不顾自己兵少,带着一万余人杀向夏侯惇。

气愤归气愤,甘宁也知道自己拿夏侯惇没什么办法,击败夏侯惇又能如何,夏侯惇一把火就能将高唐的物资烧成灰烬。

暴怒的甘宁当然也没忘记挑战夏侯惇,但更令甘宁气愤的是,明明武艺不在自己之下,兵力也比自己多,但夏侯惇就是不出战,摆明了死守到底。

第二百四十五章破釜沉舟

在这种情况下,甘宁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勉强攻打了几次,甘宁落得个身中数箭的下场,要不是甘宁的铠甲质量过硬,甘宁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问题。

两天以后,李重的六万大军就齐齐撤到高唐附近,将高唐县围了个水泄不通,与此同时,历城的曹仁也出兵五千,将大营射在高唐县三十里处,遥指李重的军营。

李重现在手里大约有六万军队,想要攻克高唐县并不是不可能,唯一困扰李重的难点就是粮草问题。指望周泰的水军给六万人输送粮草那是不可能的,周泰手中的力量有限,满打满算也就能供应三万军队的用度。

如果李重撤回三万大军,固然可以减轻后勤压力,但这样一来,李重也就别指望入主中原了,曹仁、夏侯惇也有三万军队呢,这两个人也不是吃素的。

还有一点就是撤军非常危险,六万大军,撤回去三万,试问谁不想早点回家睡觉,跑到中原打生打死有意思吗?这样一来,军队的凝聚力也就无限接近于零了。

还有,半渡而击之!这个道理三岁小孩都知道,夏侯惇、曹仁绝对不会让李重平平安安撤军的,不趁着李重渡河之际出兵骚扰才怪呢。

另一种办法是全军撤退,六万大军系数撤回河北,放弃挺进中原的计划。

这种方法最为稳妥,但也最不可取,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让曹操缓过这口气来,被动的就是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