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1 / 2)

清穿之悠娴 琉璃未夏 2474 字 2个月前

说着这个,完颜氏眸中全是讽刺不屑的目光。

胤礿倒是有些意外了:“哦,是谁?”

“据说是哪个年侍郎的内眷?”完颜氏不确定的道,“最近上门的人太多,臣妾都不太记得,应该是个汉军旗的。”

这人要不是看她拿的是二品侍郎的帖子,她压根都不会见,不过她明白自己丈夫的打算,想着能拢住一些人是一些,才见了。

完颜氏想着又道:“爷不知道,那夫人说她们家还有个如花似眷的妹子,愿意送到咱们府上当个下人伺候您呢。”

说着用颇有深意的目光瞧着胤礿。

胤礿咳嗽一声:“爷身边伺候的人已经够了,福晋若是想要,就留在自己身边吧。”

完颜氏轻轻哼了一声,她留在身边干什么?辣眼睛吗。

胤礿却已经皱着眉去想年侍郎是何人了,想了半响,也只有一个工部侍郎年希尧比较符合。

说来胤礿对这家还挺熟,因为年家去年也参加了科举,还得了不错的名次,现在已经被点为庶吉士,好像是叫年羹尧?

当时给宁楚格选驸马的时候,胤礿还曾考虑过年羹尧,毕竟他父亲年遐龄已经是一品的太傅,哥哥也是二品的侍郎,家世算是不错了。

但是他把名单给额娘的时候,额娘却很惊讶,拉着他问了一堆年羹尧的事,最后却又第一个把年羹尧的名字划掉了。

后来好像有消息,那年羹尧定了纳兰性德的女儿?胤礿有些不确定的想到,他没怎么关注这个人,这种官员之间的姻亲消息,会有人专门整理了给他,他也只是挑重点的看,其他的大致过一眼就行。

不过这年家不是五弟分管旗下的包衣么,怎么又跑到她这儿来献殷勤了?

第258章

胤礿的疑问没有解答, 好似那次连提两个建议都被完颜氏驳回后, 年家自觉失了面子, 便不再上门了。

胤礿也很快没有时间关心他们,而是被康熙使唤的团团转, 定地方、定人, 定如何进行培育、大规模种植。

一时间胤礿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专门种地的。

过了年不过两月,宫里就接连传出好消息, 一直颇受宠爱的密嫔和和嫔前后诊出有孕, 康熙一时间脚下的步子都快乐不少。

妃嫔能够怀孕,这可是他能力的证明。

而后宫一些还惦记着盛宠的年轻妃子却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两个最受宠的不能侍寝了,她们的机会就多了,忧的却是没有两个月, 选秀又要开始了,到时候再进来几个新人,她们更是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就在妃子们磨刀霍霍的准备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也加入孕妇行列的时候,一队使者从南边远道而来, 他们还在路上遇到一次劫匪,因此到京城的时候,简直不能用凄惨来形容。

康熙很快召见了他们,被礼部官员捯饬的恢复人模样的琉球使者趴下就开始哭, 直哭的康熙一脸不忍,答应了他们不少请求。

原来琉球国内发生了叛乱,国王的一个庶弟勾结了倭国, 发动叛乱,虽然琉球国王最终棋高一筹战胜了庶弟,但也元气大伤,而那些被庶弟借来的倭国士兵却是盘踞一方,看样子竟是想要吞并琉球。

琉球国王只能强撑着将所有兵力陈列着倭国士兵对峙,这边却是紧急派出使者像大清求救。

琉球国王甚至献上了《中山世谱》地图,表明以后愿为大清的附属国,每年向大清朝贡。

“使者放心,朕这就向倭国发国书,要求他们撤回停留在贵国的士兵。”康熙表面上颇有些义愤填膺的道。

“伟大的皇帝陛下,感谢您的仁慈。”那使者先是派了一记马屁,然后又哭道,“但是您还是低估了倭国的无耻,他们根本不会承认那些人是他国的士兵,只会说那些人是从他们国内逃窜出去的罪犯,他们根本管不了!”

胤礿站在一侧拧了拧眉,这使者说的话,让他想到手下给他的报告,好像说沿海一带作乱的倭患,也是因为犯罪而被赶出倭国的罪人,所以才会在海上又干起杀人越货的勾当。

原本胤礿还对沿海那边的将军很不满,堂堂大清的将军,居然连一群海盗都收拾不了,还让其形成了匪患。现在结合这使者的话想来,怕是另有隐情了。

康熙也很意外使者所言,沉默了一会儿后,才道:“使者远道而来,想来也是辛苦,不如先休息一天,明日朕再召见你谈此事。”

那使者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明白这等事情,清朝皇帝肯定也是要跟自己的大臣商量了,于是感激涕零的退下了。

康熙召了一帮人到文渊阁议事。

文人天生就对这种宣我大国国威、救赎天下的事情热衷不已,因此一杆武将还没发话,他们就跳出来道:“皇上,此事着实可恶,臣觉得一定要狠狠教训那倭人一次。”

“对,那国王庶弟也忒没有尊卑之分,竟敢勾结外人、以下犯上,一定要教教他们何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听就是个读书读腐了的酸儒。

胤祉也出列道:“父皇,儿臣也觉得这事要管,不说那倭国的可恶,就是琉球国这些年虽然没有正式朝贡,但也孝敬了不少东西,冲这份心意,都可帮上一帮。”

康熙当然明白这些,他大手一挥:“朕当然知道该管,让你们来,就是让你们说说该怎么管。”

此话一落,那帮子文人又不说话了。

康熙扫视了一圈,点了人道:“胤禔,你说。”

“是。”胤禔出列抱拳应道,“儿臣以为,那使臣和琉球国王的想法,应是想让咱们派兵过去帮他们打退倭兵。但这一路路途遥远不说,去琉球还得渡海,风险极大,且咱们的士兵都不适合水战,就算去了,估计也发挥不了几成战力。”

康熙点点头,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做?”

胤禔答道:“儿臣以为,父皇可先向倭国发一封国书,然后调动兵马,做出要援助琉球的样子,但并不行动。另外,再提供给琉球一批盔甲和刀剑、以及粮食,也就够了。”

康熙满意的点点头,正要答应,下面却突然又站出一人,却是隆科多。

“皇上,臣也有一些意见。”

对于自己的这个表弟,康熙还是很宽容的,道:“你说。”

“臣以为,光是发国书还不够,那倭国可能会根本不当一回事。”隆科多郑重的道,“且琉球国王也不会安心,臣以为,咱们可派一名使臣虽琉球使者一起回去,一可以安琉球国王的心,二,可以直接带着国书从琉球前往倭国,显示大清对此事的重视,也会提高兵马调动的可信性。”

不少大臣都点头赞同,虽然他们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上国,但也不代表他们真的就眼睛长到天上去了,一页轻飘飘的纸有什么用,只要出点什么意外,国书随时可以消失在大海里。

康熙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由问道:“那爱卿觉得,此事派谁去合适呢?”